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到
海南省三亞市博后村考察時
明確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近年來,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
因地制宜重點發展
生態旅游、特色民宿等產業
走上了小康之路
7月20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節目
聚焦海南三亞博后村的小康路
在率先發展民宿產業的村民譚中仙家里,記者看到了村子改造前后的一組照片,*早的照片拍攝于2011年,村子民房破舊,道路泥濘。當時村里大多數年輕人,包括譚中仙,都在外面打工。
博后村位于著名景區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的旁邊,綠水青山、碧海藍天,自然風光宜人,但過去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水電路網不暢,雖然守著金海岸,卻過著窮日子。2013年,博后村的發展迎來了轉機。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博后村考察,他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當地脫貧攻堅指明了方向。
當地政府落實總書記囑托,選派283名黨員干部組成92支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到三亞所有行政村。根據博后村的區位優勢,工作隊提出集中打造民宿專業村,但不少村民心里卻有自個的盤算。
要帶領大伙兒把事干成,首先要除村民的“心病”,工作隊決定帶領村民到外面民宿搞得好的地方參觀學習。第一次接觸民宿業,譚中仙問的*多的就是算賬,開店到底有沒有賺頭。
考察回來,大伙兒動了心。鄉村振興工作隊再出“實招”,多方爭取資金1.2億元,打通路網和電網,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基礎設施。多年困擾博后村發展的問題一件件有了著落,譚中仙下定決心,返鄉創辦“海納捷”民宿,這也是博后村的第一家民宿。
在黎族老鄉口中,“海納捷”是“回家”的意思,博后村很多看到家鄉變化的年輕人都和譚中仙一樣,紛紛回鄉創業。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周圍都是高檔酒店,博后村的民宿靠啥來吸引游客?
博后村成立了三亞第一家村級民宿協會,推出旅游“三保”服務,即保安全、保省心、保透明,保證游客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博后村共發展44家精品民宿,房間總數達到1300間,是海南省*大的民宿村之一。2019年10月,譚中仙也被推舉為新任的民宿協會的秘書長,成為這個產業發展的帶頭人。
2017年,博后村人均收入從前一年的9700元增長為16110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據翻到了24500多元,博后村老百姓看到了小康生活的希望。
就在不久前,博后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這里正在建設的玫瑰谷二期,將把海南非遺展演、花卉園藝、民俗風情結合在一起,為當地提供不少于2000個工作崗位。
來源:海南日報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