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水系芙蓉河綜合治理工程(示范段)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芙蓉河又名福創溪,發源于靈山鎮南部長合嶺。示范段水系治理長度為1815米,北入瓊州海峽,南至江東大道可視范圍,西接江東新區CBD區域,治理面積46.48萬平方米,2019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目前,芙蓉河示范段工程量已完成近50%,示范段上游景觀初步形成,預計今年10月底基本完工。
江東新區起步區水系芙蓉河綜合治理工程(示范段)景觀初步形成。
打造“會呼吸的河道”
芙蓉河位于江東新區起步區CBD一側,被定義為起步區的“先鋒綠翼”。在江東新區的發展中,其生態作用不言而喻。
“我們計劃在芙蓉河兩岸和樹島上種植近56萬棵紅樹,包括木欖、秋茄、老鼠
毛茸茸的狼尾草,翠綠的紅樹,錯落有致的火山石……走在如今的芙蓉河示范段兩岸,昔日用來養殖的魚塘已被挖開,一個個生態樹島穿插其中,河水暢流,一條自然的生態河道映入眼簾。“建設的時候,充分考慮芙蓉河對生態的要求,減少硬質材料的使用,多利用植物和透水性好的材料,打造‘會呼吸的河道’。”李飛告訴記者,通過退塘還濕、草坡入水,河道趨近自然,護岸、護灘線條圓潤柔順,工程措施與河道融為一體,形態優美靈動。
爭取10月底基本完工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中交一航局把握機遇,憑實力脫穎而出,承擔了本項目的施工任務。”24日,中交一航局項目經理高艷松介紹,作為江東新區起步區*先啟動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項目部在芙蓉河綜合治理工程實施過程中,大力發揚生態優先策略,尊重設計理念,通過保留現狀坑塘等場地記憶,尊重現狀河流的自然屬性、梳理現狀塘體、修復起伏的沙丘系統,形成生態基底。同時,通過建設休閑步道、自行車道等慢行系統,塑造特色、開放的休閑空間,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活力場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項目任務重、工期緊。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中交一航局抽調優勢力量投入項目管理中,以高起點、高定位進行項目各項管理工作,不斷加強與參建各單位間的溝通、交流,配備充足的人、材、機等生產資源,編制詳盡的施工生產計劃,保證工序緊密銜接,同步開展施工作業,提高施工生產效率。
目前,芙蓉河示范段已完成橋梁、棧道樁基施工78%,棧道結構52%,綠化種植15%,土方工程約32萬立方米等,完成總工程量的近50%。“下一步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理念,以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契機,運用精細化管理手段,保質保量保安全,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把道孟河、芙蓉河綜合治理工程打造成有故事、有深度、有廣度的水利生態工程,爭取10月底基本實現工程建設,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力量。”高艷松說。
來源:海口日報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