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瓊府辦函〔2020〕207號
三亞市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有關單位:
《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7月31日
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20〕4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6號)精神,全面推進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三亞綜試區)建設,支撐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發展,制定本方案。
—、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精神,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協同發展為著力點,逐步形成一套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管理制度和規則標準,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與服務體系,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三亞模式,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提供可借鑒的制度和經驗。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原則。
發揮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制度創新優勢,按照全方位開放的要求,以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和服務貿易為重點,堅持WTO(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原則,對標WTO/TBT-SPS(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規則和UN/CEFACT(聯合國/貿易便利化與電子業務中心)貿易便利化建議書等公約、法規、標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2.堅持創新發展和有序規范原則。
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發展,為三亞綜試區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強風險防控,確保國家安全、網絡安全、交易安全、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3.堅持協同共享原則。
通過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共享,加強部門間協同、協作和相關政策銜接,推動監管與服務、線上與線下、政府與市場的有機融合。通過綜合改革、集成創新,推動“關”“稅”“匯”“商”“物”“融”一體化發展,形成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監管服務模式和制度體系。注重跨境電子商務與服務貿易、現代服務業、國際投資合作協調發展,不斷夯實貨物貿易產業基礎,擴大服務貿易空間,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和服務貿易突破性發展。
4.堅持市場主體原則。
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政府在制度創新、政策制定、營商環境、公共服務、行業引導方面的作用。
(三)發展定位。
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標桿的要求,將三亞綜試區打造成為全球供應鏈采購中心、現代化經濟發展引擎和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全球供應鏈采購中心。通過三亞綜試區建設,發揮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推進跨境采購向全球采購發展,鋪就“買全球、賣全球”跨境電子商務通道,建立完善的供應鏈服務體系,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跨境貿易倉儲中心。
現代化經濟發展引擎。通過三亞綜試區建設,充分運用 “互聯網+跨境貿易”的思維,大力推進跨境貿易方式和政府管理創新,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與深海科技、南繁科技、熱帶農業等深度融合發展。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彰顯三亞市后發優勢。
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通過三亞綜試區建設,充分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優勢和三亞市的區位優勢,打造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區域總部基地,吸引跨境數字化國際營銷、物流、倉儲、電商運營培訓、直播等優質服務商入駐,吸引更多外國客戶來三亞市實地看貨體驗,形成完善的看貨、展示、交易、交付等方面服務的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與產業鏈,同時促進三亞市服務貿易的發展。
(四)目標定位。
1.總體目標。爭取用3至5年時間,基本建立一套與自由貿易港接軌的跨境電商制度體系;建成布局合理、制度完善、便利高效的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網絡,形成以“三亞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保稅物流中心+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N網點”為紐帶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設施體系;基本建成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設備為支撐,涵蓋電子商務綜合服務、海關監管、跨境物流、智慧供應鏈、交易支付、信用風險管理的生態服務圈;基本建立以全球供應鏈管理為重點,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全產業鏈體系;基本建成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標準化和協調發展的管理體系,成為全球電子商務投資合作便利、營商環境排在世界前列的國家物流樞紐。
2.量化目標。力爭到2022年,跨境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50億元。到2025年,跨境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億元,培育15家跨境電子商務重點企業、1個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個離境(島)購物載體、5個離境(島)購物中心,總體發展水平位于國內前列。
二、總體布局
依據《三亞市總體規劃(空間類2015-2030年)》、“大三亞”旅游經濟圈的重點城市發展定位和產業布局,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合理布局協同推進,打造“一區、兩園、兩中心、大通道”的產業布局。
(一)一區。
以三亞南山港為依托,申請設立“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電商”1210(保稅備貨)業務,建立支撐跨境電子商務和免稅品倉儲、配送的保稅物流體系。除具備保稅物流中心的功能外,大力拓展保稅維修、保稅研發、保稅展示交易、特殊商品加工制造等功能。以深海和南繁科研設備的保稅研發和維修業務為核心,先行先試,拓展服務空間,積極對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和文昌國際航天城,開展醫療科研設備和航天設備的保稅研發和維修業務。
(二)兩園。
1.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園。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設立重點面向東南亞、南亞和非洲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展示展銷中心、服務中心和區域總部基地。鼓勵采購、第三方平臺、代運營、創意、攝影、推廣、培訓、郵政快遞等相關專業配套服務發展,形成集孵化、研發、運營、客服、設計于一體的綜合服務載體。
2.三亞跨境物流產業園。發揮三亞跨境物流產業園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優勢,重點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國際物流供應鏈。建設集國際物流、倉儲、分撥、轉運、金融服務與創業孵化為一體的服務基地。
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各具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形成良性競爭、錯位發展的格局。
(三)兩中心。
1.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依托空港建設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主要為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提供免稅、保稅商品倉儲和包括普通貨物、冷鏈物流、危險品物流(消費品)等多種形式的國際物流配送服務,打造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2.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依托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線上和線下平臺,繼續擴大免稅購物品種范圍,提升全球采購能力,增強三亞市免稅購物國際市場競爭力,塑造三亞免稅購物品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跨境電子商務新業務。
(四)大通道。
加快推進三亞新機場建設。利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的航空航線資源優勢,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積極爭取三亞南山港申報國家對外開放口岸,完善進境指定口岸功能。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的航線和長三角—海南(海口)全境火車貨運班列資源,構建便捷高效的跨境電子商務通道和國際貿易大通道,支撐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營造便利化跨境電子商務通關環境。
1.建設國家跨境電子商務倉儲基地。
加快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建設。研究制定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基本信息備案管理標準及管理辦法,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以及國際貿易大宗貿易進境備案制。加強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市場采購和國內消費市場開拓。鼓勵跨境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企業利用零關稅和保稅免稅政策,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備貨倉儲,開展B2B(企業-企業)、B2C(企業-消費者)、B2B2C(企業-企業-消費者)等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促進“電子商務”9610(集貨報關)和“保稅電商”1210(保稅備貨)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創新和延展,建設國際跨境電子商務區域倉儲基地。支持三亞綜試區與各省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合作,實現設施、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2.創新便捷高效海關監管流程。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全程無紙化管理,促進B2B合同、運單、支付憑證和發票電子化。支持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貨物存儲、通關及退換貨業務,鼓勵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境商品實施批量轉關操作,降低管理和運輸成本。對不涉證、不涉稅的出口商品,實行HS(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商品編碼前四位統一歸類申報。探索
3.完善進境指定口岸服務功能。
加快推進進境整車、肉類、水果、藥品、冰鮮水產品等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建設。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對跨境電子商務食用水生動物、水果、魚肉類產品、植物、藥品等進口物品,實行檢驗檢測互認,簡化檢驗檢疫流程,提高口岸服務效率,提升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水平。加強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建設,重點輻射東南亞、南亞、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
(二)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共享平臺。
1.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基礎設施。
重點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發展和完善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以及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等海關監管網絡,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便捷、運行高效、資源聚集的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體系。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運營模式。按照跨境電子商務運作、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監管和服務需求,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服務體系,為跨境電子商務和外貿企業提供主體設立登記、政策咨詢、事項辦理等一站式服務。探索保稅監管場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通關與物流節點統一管理,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與進出口業務融合發展。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訓、物流配送、金融結算和產業孵化等增值服務。加強與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聯動,促進省內園區間設施聯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共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集群,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資源要素高度聚集。
2.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建設三亞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依托電子口岸,按照“一點接入”原則,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認證體系,為在三亞綜試區開展業務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企業、跨境支付企業、跨境物流企業等主體提供“關”“稅”“匯”“商”“物”“融”一站式服務。對接海關、商務、交通、稅務、外匯、市場監管、居民身份核驗等部門的數據服務平臺,實現監管部門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完善信息共享、智能物流、金融服務等服務功能,探索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全程在線數字化服務。
3.推進線上線下互動融合發展。
引導跨境電子商務和傳統批發、零售主體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開設線下展示店、體驗店以及完稅商品銷售店,結合互聯網營銷手段提供多樣化的零售服務。支持鼓勵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
(三)優化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生態圈。
1.創新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支持銀行金融機構與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合作和金融產品創新。
積極推進三亞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為跨境電子商務資金結算提供支持。培育本地支付機構或者爭取境內外支付機構落地成立分支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提供小額、快捷、便利的支付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之間開展規范合作,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金融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和個人辦理跨境外匯支付和結售匯業務。支持銀行金融機構與取得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的支付機構為外貿企業和個人跨境交易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支持金融機構為信用等級高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主體提供在線支付結算、在線融資、在線保險等金融服務。
2.實施跨境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
對三亞綜試區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出口未取得有效進貨憑證的貨物,同時符合有關規定條件的,試行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三亞綜試區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試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采用應稅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統一按照4%確定。簡化免稅憑證,提供更為高效的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免稅服務。
3.構建智能物流服務體系。
(1)建設智能化物流運輸服務體系。
基于新一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建設契合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特色的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與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銜接,與各大快遞公司實現系統對接,實時掌握物流運輸節點變化更新和快遞投遞狀態,拓展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市場空間和服務空間。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北斗導航、GIS(地理信息系統)、RFID(射頻識別)等技術,建設適應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和智能云倉儲管理信息系統,對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的信息系統,銜接銷售B(企業)端、C(消費者)端和M(工廠)端,實現物流供應鏈物聯網。
(2)建立國際化物流服務規范體系。
對標國際運輸標準、規范、流程和編碼規則,研究制定與國際規則并軌的運輸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國際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高質量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增開國際航空航線、加密現有國際航班,適時開通貨運航班,增強三亞鳳凰國際機場貨物吞吐能力。爭取國家批準三亞南山港口岸對外開放,開辟國際國內集裝箱班輪航線。
充分利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后發優勢,根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需要,建立和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配送網絡,重點建立智能化全島供應鏈物流配送服務體系。
4.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服務體系。
建設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平臺企業、物流企業及其他綜合服務企業基礎數據信用信息數據庫。研究制定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標準、跨境電子商務評價體系和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建立對跨境電子商務“分類監管、部門共享、有序公開”的信用管理體制和機制。
5.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
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數據監測,建立三亞綜試區數據監測制度。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方法,研究跨境電子商務B2B的統計標準、口徑和方法,進一步做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的統計工作,為政府監管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6.建立跨境電子商務風險防控體系。
建立以流程和節點為重點的風險預防、識別、評估和處置等防控機制,有效防控虛假貿易、走私、洗錢等經濟風險和數據存儲、支付交易、網絡安全等技術風險,以及產品安全、貿易摩擦、主體信用等相關的交易風險。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作用,建立企業主體、社會組織、政府部門參與的質量安全治理體制和跨境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為政府監管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決策輔助和服務保障。探索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監管服務系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1.促進全球采購適應市場需求。
支持跨境電子商務B2B企業,依托全球采購網絡和物流供應鏈網絡,與具有全球供給能力的企業合作,開展全球優質商品供應鏈采購。充分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跨境電子商務消費特征和規模,開展供應鏈準時配送采購,滿足備貨與跨境電子貿易市場的要求。結合對銷貿易需求,積極探索易貨貿易、抵銷貿易、互購貿易、回購貿易等貿易形式。支持對銷貿易商品實現B2B、B2C跨境電子商務交易。
2.創新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模式。
深入挖掘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兩大發展趨勢,加快融入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推動新型產業和流通要素資源高效配置和高度聚集。制定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政策,促進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鼓勵有資質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設或者收購并購、租賃海外倉、保稅功能倉和集散中心,延伸供應服務鏈條,為境外采購倉儲和本地產品走出去提供物流支撐。探索海外倉建設的融資、風險保障機制。鼓勵發展全程B2B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模式,整合本地出口產品資源,融合貿易、通關、金融、外匯、銷售、物流等環節,結合海外倉和海外營銷網絡,為企業提供全球營銷、出口代理、物流運輸、落地配送等服務。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塑造自主出口品牌,進一步優化通關(含檢驗檢疫)、退稅、結匯等操作流程,促進經營主體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推進熱帶農產品生產M2B2C(制造商—企業—消費者)跨境電子商務分銷創新模式,依托B2C賣家分銷渠道,拓展海外終端網絡。支持服務貿易企業整合資源,積極探索開展醫療保健、職業教育、農業種植等服務貿易,提升三亞國際競爭力。
3.推動跨境電子商務與供應鏈協同管理。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網絡化供應鏈發展。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企業建設電子供應鏈系統與企業資源系統、企業門戶系統融合發展,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供應鏈信息集成。利用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企業充分整合境外海外倉、境內保稅功能倉等儲資源,實現供應商管理庫存、準時配送供應鏈上自動生成。通過跨境供應鏈協同管理,促進物流運輸航線、運力資源共享,降低物流成本,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五)推動跨境電子商務集群。
優化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布局,制定政策引導跨境電子商務進園區,引導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功能、服務業態在園區聚集,支持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三亞跨境物流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構建具有國際特色、功能完備、產業集聚、富有活力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形成跨境電子商務集群。鼓勵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園區設立全球名優產品展示、展銷及代購服務。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與免稅購物平臺、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農業種植基地、海上牧場和會展企業合作,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建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爭取國家支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政策落地,建立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支持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促進本土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創新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相關配套衍生服務,完善產業鏈、價值鏈,形成良好的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鏈。
(六)加快培育跨境電子商務主體。
引進國內外龍頭電子商務企業,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國際貿易50強中對外貿易或者電子商務企業在三亞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區域性、功能性總部。加強與國內較大型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品牌培育,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配套產業鏈。引導現有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支持建設產業互聯網C2M(消費者-工廠)電子商務平臺或者C2M電子商務平臺落地發展。
(七)建設跨境電子商務主體認證體系。
加快建設和完善以社會信用代碼及銀行賬戶為主要身份驗證信息的國際通行認證方式。以企業商事登記注冊信息數據庫為基礎,研究制定跨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備案、驗證等基礎信息管理規范及辦法,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備案及查驗管理系統,為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交易安全保障服務。加快建設居民身份證、人臉識別、身份信息查驗管理系統,為跨境電子商務驗證通關,提供便利條件。
(八)創新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發展機制。
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政府、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服務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急需的創業型和實用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形成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定制化培養的校企合作機制;鼓勵社會培訓機構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訓,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支持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跨境電子商務相關專業和課程。研究制定政策支持各院校、培訓機構開設英語、俄語、日語、韓語以及東南亞小語種課程和培訓。強化進出口議價人才培養。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設培訓基地,重點支持國家級、省級培訓示范基地(中心)建設,服務產業發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三亞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領導小組,負責統籌領導和協調推進三亞綜試區建設有關工作。根據本方案制定具體工作細案,突出重點、先行先試,結合自由貿易港建設制度創新,形成制度創新清單,推動創新政策措施落地。明確建設項目,精心組織實施,完善工作機制,確保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各相關單位要根據本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快推進三亞綜試區建設。
(二)完善扶持政策。
三亞市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相關企業落地三亞開展業務。
(三)營造良好環境。
各相關單位要發揚特區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效防范試驗風險,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發展。
來源:三亞發布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